老挝磨丁基础设施的复兴(下)
从城市到道路的所有基础设施都具有意义,因此唤起对建筑美学的敬畏或渴望,从而产生城市建设的新规范。当深圳的建筑环境旨在呈现全球化和现代化的中国,而磨丁则依赖于现代建筑和本土建筑。在这里,新建筑与原有的基础设施重叠再现,推动着未来的城市成为『经济和生态;宁静和活力』的城市之一。无论建筑是它的设计还是它的表现,都离不开基础设施,因为它通过重新限定过去的基础设施来产生对未来的愿景。
从建筑的角度来看,磨丁在设计方案中呈现出原有的与现代的并列。这种并列不只是凝聚力,而是一种多元文化的融合,意在让磨丁成为一个具投资潜力的全球化城市。在『看见磨丁,看见世界』的口号中,它是一个你可以『拥有一切』的地方:高楼大厦、村庄和纯朴的自然。经济特区分为四个分区:中央商务区、文化公园、旅游区和自由贸易区。平凡的盒状高楼紧密地排列在商业区的街道两旁,而建筑物则装上了某些结构,近似于它们的东南亚风格。设计利用了佛教符号、殖民建筑以及老挝和泰国寺庙的宽阔屋顶,通过人、地点和时代之间的物质联系,发展出某种异国情调或正统的感觉。
然而,静态的文化诉求,例如那些将老挝理想化为简单和农村,忽视不断发展的文化方面,可能具有争议性。例如,塔銮佛塔被认为是老挝最重要的宗教和国家纪念碑。但它的一个复制品藏身于磨丁边境检查站,与它在首都万象的尊贵位置形成强烈对比,被一片运载货物的卡车淹没,与建造了一半的高层建筑相形见绌。其他模糊的佛教复制品,也包括了老挝-泰国风格的寺庙,则正在建设中。
在展现文化的同时,村落建筑也象征着亲近自然。在我的采访中,海诚集团的员工、潜在投资者和购房者(都来自中国)都表达了希望生活在清洁环境中的愿望。然而,在正在进行的建设、植被清除和土地平整过程中,这种所谓令人向往的环境却非常难以捉摸。我向海诚旅游团队的成员询问了这个难题,而在整个田野工作中都和他们待在一起。他们建议我们参观南通村,这是一个最近完工的老挝村庄的复制品,将提供他们所构想出来的自然和文化。
当我们破旧的吉普车沿着一条新清理的土路隆隆驶向南通村时,车里挤满了人,一同为逃离无情的建筑松了一口气。花了15个月的时间,在不同的建筑工地和周围的老族、克木族和苗族村庄之间穿梭之后,我几乎不知道会出现什么样的村庄外貌。我们沿着一条石路蜿蜒而上,穿过池塘上的一座木桥,看到了十座『传统』的、不起眼的竹木房屋。他们周围都是供游客吃喝玩乐的区域。公寓销售团队也在场,排练他们在村子里『真正的重建』的推介。据我了解,这是他们第一次在这样的地方体验。他们描述了老挝环境的好处:当地文化和山区景观,距离繁华的经济特区和与中国的边境只有很短的车程。
就像中国的文化旅游景点在20世纪90年代末,作为国家主导的发展项目得到推广一样,老挝村庄已经变成了一个供消费的仿制品。海诚集团从琅南塔省雇用了老挝人来南通村生活,并展示了编织和制篮等传统手工艺。主要景点是老盐厂的复制品,展示了当地的生产技术。原来破裂的混凝土泵房矗立在一个新的露天亭子旁边,墙上挂着大象和田园诗般的乡村社区的图画。这里的建筑模仿了本世纪初为建设经济特区而拆除的基础设施,使南通村成为一个展览空间,代表了当地文化的概念,但与正在进行的当地文化进程却是割开来的。
就像在中国复制西方建筑或在内蒙古复制旅游蒙古包一样,模仿东南亚美学的设计选择将磨丁定位为一个具有本土和文化根基的城市。虽然与原始环境疏离,但通过建筑和美学,层层意义被改变、被复活,使正在建设中的城市成为资本追逐者可投资的城市。复制的建筑,与村庄和高层建筑的并列,表明了投资者和消费者对老挝的多种想像,潜在投资者、购房者和来自中国的游客所渴望的东西。将磨丁解读为基础设施和/或建筑的缩影,告诉我们经济特区过去的景观和未来的愿景,强调了这样一个事实,即新城市,即使是那些被宣传为从无到有的城市,从来都不是建在原始空间上的,而是依赖于历史、文化和物质,并互相并列分层。
原作者:洁西嘉·迪卡洛(Jessica DiCar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