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边境的经济特区,遍地高楼凭空而起,租老挝土地自主开发90年
经济特区对中国来说,绝对是神一样存在,最早是在1979年提出的出口特区,1980年改为经济特区,在深圳进行试点,有了“经济特区”的外衣,深圳犹如神助,仅仅40多年的时间,创造了奇迹,从贫穷的小渔村发展成为如今的国际化大都市,也正是如此,经济特区就成为深圳特有的标签。
有了深圳的成功,平常大家在交流的时候,说到经济特区想到的就是深圳,仿佛已经成为习惯,直到磨丁经济特区的出现。磨丁经济特区虽说地处云南边境,却是处在老挝境内,位于老挝的琅南塔省,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磨憨口岸连接,距离老挝首都万象400公里,却紧邻西双版纳勐腊县,只有40多公里不到50分钟的车程。
磨丁盛产茶叶和盐,在傣语中磨就是盐的意思,磨丁也因此而得名,成为经济特区的时间不长,2003年12月,老挝为了吸取外资,促进经济发展设立的经济特区,开始交给香港公司经营赌场,赚了钱,但是治安不好,还出过几起命案,被迫关闭,2012年由云南海诚公司接手,并着手建设真正意义的经济特区。
磨丁经济特区被定义为“一带一路”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新热土,是中老两国合作共赢共建,辐射中国、老挝、泰国的枢纽新城,总面积34.3平方公里,中国可自主建设的面积为16.4平方公里,租赁期限是90年,主要从事制造业、物流、旅游等领域开发,截止到2023年4月,拥有包括中国中车、中建在内的500多家企业入住。
磨丁说是云南边境的经济特区,严格说来并不准确,在租赁以前还是老挝北部发展及其落后的区域,当时现状是要地地没有,要人人不在的荒地,中国企业入驻以后,大搞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只有不到10年的时间,已经初见雏形,遍地高楼拔地而起,规划展览馆、酒店旅馆等数不胜数,都是二三十层的高楼,豪华气派。
磨丁经济特区自主开发的面积不到20平方公里,规模不是特点别大,但有一点特别提气,那就是租赁国外土地搞建设,还是90年,让人情不自禁想起当年大上海的租界,只不过现在角色换了,有点由“杨白劳”变成“黄世仁”的意思,走在特区的大街上,那种心情难以形容。
磨丁经济特区或许就是信号,从最初的请进来变成如今的走出去,身份发生了变化,来之不易;也是中国几十年专心经济建设的成果,国家只有发展了,发达了,才有条件出去租赁更多的土地。期望把磨丁经济特区建设好,成为走出去的开始,而不是结束,你觉得呢?